吐鲁番(二)

【交河故城】交河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址。唐代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府就曾设于此。

交河位于吐鲁番西10公里的雅尔乃孜沟的土崖上。崖高30米,形如柳叶。南北长1650米,中间最宽处30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因两条河水绕城在城南交汇,故得名“交河”。由于河水冲刷,台地周缘形成了几十米深的断崖。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也因此独特地形得以完好保存至今。

交河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城。在历史舞台上活跃至少1500年之久。期间历史地位上虽有差异,但一直是古代西域政治、军事的中心之一,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对于研究丝绸之路史、中亚文明史以及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宗教、艺术都有重大科学价值。


【坎儿井】吐鲁番素称“火洲”、“风库”,气候极其干燥,可很久以来这里就出现大片的绿洲。这奥秘之一,就是在吐鲁番的地下分布着四通八达,犹如人体血脉似的坎儿井群。坎儿井由立井、暗渠、明渠三个部分组成,在盆地边缘由高向低打若干口立井,再将立井逐次从地下挖通成串,水便随着地势从地下引出地表。

新疆的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和禾垒地区,尤以吐鲁番地区最多,有1200余条,如果地下暗渠连接起来,长达5000公里,所以有人称之为“地下运河”。所以人们将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吐鲁番的石窟寺群多达十余处,合称高昌石窟,和新疆的龟兹石窟,以敦煌、云岗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中原石窟,以及印度最大的石窟遗址阿旃陀石窟齐名,高昌石窟是世界佛教石窟艺术的四支代表之一。
 柏孜克里石窟是高昌石窟中现存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它曾经是高昌回鹘王国的王家寺院。柏孜克里克”在维吾尔语中有“山腰”之意。窟群散布在河谷西岸约一公里范围内的断崖上,分三层修建,现存洞窟83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保存壁画总面积1200平方米。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公塔】位于吐鲁番市东南约2公里处,维吾尔族人民又称其为吐鲁番塔。它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新疆现存最大的古塔。1957年,该塔列为自治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公塔高耸壮观。塔身呈圆柱形,通高37米,底部直径10米。全部以砖块筑成,外面叠砌成各种花纹,有各式菱格纹、山纹、水波纹、变体四瓣花纹等几何图案,共达15种之多,都是维吾尔族的传统纹样,美观大方,富有韵律感。塔体又于不同的方向和高度,筑有14个窗口塔内有螺旋形72层台阶的盘道,人们可以拾级而上,直至塔顶。据说这种塔的建筑式样可能在全国独一无的。

该塔与旁边的清真寺紧紧相依,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寺院为长方形。寺门朝东,呈尖顶拱形。寺内礼拜堂正东筑一拱顶大院,与西面大宝相对,南、北两面各由20个拱顶相连,中间是可容纳千把人做礼拜的大殿。这些用土块砌成的拱形建筑,具有吐鲁番地区建筑艺术特色。当地维吾尔族人民相传:苏公塔和清真寺都是清代维吾尔族建筑大师伊布拉音等人设计建造的。这一建筑群是维吾尔族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维吾尔族古代建筑的艺术的又一体现.在苏公塔入口处,保存有建塔时的石碑一块,两面分别用维吾尔、汉两种文字记载了建塔的原因。但是维吾尔、汉文碑铭中,关于苏公塔建造的记述却是不同的。

前一篇:< 吐鲁番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