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我是一名游客,如果不消费将会怎样???

  • 2014-02-13
  • 阅读1048
  • 评论0
如果我不消费,我这是亏欠自己。旅游是什么?有人说旅游就是将在家没有看过、玩过、吃过、体验过、品味过的等等经历一次,而后获得一种享受的过程和结论。从这个层面讲,旅游是一种心理补偿和物质补偿。当补偿得不到满足,空虚会油然而生。我既然已经报名参团了(买好了机票来到异地),为什么不再去充实和完善自己的行程呢?就好像买了毛坯房,再将其好好装修一下,住得不是会更舒服吗?否则,我来干什么?难道我真的仅仅要体验一下坐飞机的感觉吗?我没有坐过飞机吗?如果我不再次消费,我的报名费不是白花了吗?我无法对自己交待。

如果我不消费,我会强烈自嘲。为什么要去打肿脸充胖子,说自己去过某某地方,其实什么有价值和意义的都没经历过。旅游是什么?有人说,旅游就是玩。玩玩么?“玩”字带斜玉旁,“玉”跟钱有关系,那么玩是需要花钱才能实现的。从某种意义上,花钱多少与玩的好坏成正比。如果不花钱,将意味着玩不了,或者没什么好玩的。既然玩不起,这次行动也就不成为旅游,我就不是一位游客,而是飞来飞去的陪客或过客。我干嘛要花钱坐飞机来陪人家,或是千里遥遥来到某个地方躲在一边偷看别人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别人劝导我去玩时,我又不好意思说明我舍不得消费,并且要找各种不愿消费的理由,这种心情很不爽,并且说的底气不足,头都不敢昂起来。此时,我自己都会嘲笑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我不消费,我与同行人都很扫兴。大家一起到外地旅游,当共同自费参加活动时,假如有一人不去,都会觉得缺少点什么,心情会受到一定影响,当活动结束后,他们会对我说“要是你一起去了多好玩”、“你花不起那点小钱么”、“你怎么不去呢?真扫兴”。他们的眼神直射我心底,此时我深深感到自,这种特殊化不叫个性张扬,而是何等的不合众。不合众就意味着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这种人在社会上想成功很难或是根本实现不了。
如果我不消费,我对不起亲朋好友。我自己没有见识和体验什么,也就没有,所以不能为他们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一个人不能为他人做点什么,想要别人无条件地付出的机会就不多了。假如我的爱人在家欢迎我从外地旅游回来说:“亲爱的,回来了”,我就仅仅从嘴里挤出一个“嗯”字就再无下文了吗?难道我在旅游过程中破费一点为爱人买件礼物,在其最没料到的时候送出一份惊喜?爱往往就是借助某种媒体实现的,仅仅留在口是不够的,假如亲朋问我哪里值得去玩时,我若哑口无言,心里觉得对他们是一种愧疚。
如果我不消费,我的思想观念和心情肯定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我想大致有以下四点:第一,我怕别人赚我的钱。出现这点很不应该,其实生活中购买每一件商品时都被卖者赚去一部份钱,再者我工作也是在赚别人的钱,只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便可,加上货币流通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第二,怕花钱。钱是赚来的,。也是用来花的,要不有钱何用,一堆废纸而已。有些警言例如“富不过三代”、“今天的鞋和袜,不知明天能否穿上它”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深思。所以,人生苦短,不要计较太多,不要怕花钱,要知足常乐,及时行乐,那才叫快乐。第三,怕消费不值,毛主席说“李子是甜是酸只有尝了才知道”。如果一味否定,那就提不起消费欲。有句广告语说得好,“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倘若心境不好,看啥都没劲,而心情愉悦时看啥都美丽,至少不会那么糟糕,所要的收获也就达到了一半。第四,如果我不消费,可能是我的自信心不足,怕鸥多了赚不回来。这其实也是没有危机意识、丧失斗智的表现。
如果我不消费,我对不起我的导游。导游是一种工作,工作需要回报,只要合情合理合法即可。假如整个团队或大部份人都像我一样不消费,导游辛辛苦苦几天就没有什么收获,那他靠什么来养活自己和家人。将心比心,假如我是导游会怎么想。如果我不消费,导游会对我如何?人与人的效都是相互的,那么所有结论尽在不言中。e0d7_b.jpg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