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萧衍天监年间(502-519年),原址位于溧阳城西北25公里处的旧县村。宋元祐五年(1090年),迁至溧城镇黄家村,改称“秦公寺”。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称为神霄宫,后又按例改为原名,丞相李纲写了匾额。元时,报恩寺又一度盛兴,浙江钱塘人、溧阳州教授仇远写《题报恩寺权公方丈》一诗,赞颂溧阳多宝地,报恩寺是溧阳宝地中之宝。
1994年,寺庙迁于天目湖畔,充分利用东陵山麓的自然环境和地域优势,建造成为一座具有小乘佛教泰国寺院建筑风格、并融合中国大乘佛教文化特色的新报恩禅寺。
报恩禅寺历史文物有:石井栏,为唐元和六年(811)建造,上有铭文,为蘑菇石制,造型古朴,1957年列为江苏省保护文物;石乌龟(即赑屃),体积7.5立方米,原用作碑座,今重新立碑,上刻《重修报恩禅寺记》。
如今的报恩寺,从地貌全景看,正如一张太师椅,后面山头如太师椅靠背,左右两边的山岗如太师两侧的扶手,该寺已成为游客浏览观光流连忘返之胜地,是佛教徒潜心修行的好处所。
发表评论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