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是很多人心里的一个情结,但真正踏上那片土地的朝圣者却少之又少。尤其在高铁如此便捷的现在,敦煌只有少数的几趟普通列车经过,像是一个不合时宜的景点,孤独地等待真正向往它的人的到来。所以敦煌虽然常年盘踞在旅游胜地的名列中,却有着和声名不一的宁静。
对敦煌的印象,最开始来自余秋雨的《道士塔》,只知莫高窟,不知其他。然而真正到了这一既充满文化与历史气息又无限荒凉的所在,才知道敦煌除了莫高窟,还有更多更多值得玩味与感受的地方。
鸣沙山是感受西北、感受敦煌一个必去的地方,在这里,你不必担心汹涌的游客人潮——在荒凉的自然环境中,天地任徜徉。虽然眼里嘴里都是沙子,但在沙山上骑骆驼、滑沙绝对是属于鸣沙山独一无二的体验。
鸣沙山位于甘肃敦煌市南郊,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整个山体由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它的奇特之处在于: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痕迹全无。它似乎是一直在细微的变换中,每天都给不同的游客一个崭新的自己。
去鸣沙山首先一定要买好帽子和脖套。这是真正西北的风,在没有任何树木阻挡的鸣沙山,它会毫不留情地卷起五彩沙,向你整个人“招呼”过来。带上帽子和脖套,穿上租赁的及膝鞋套,就可以上山了。鸣沙山和我们日常爬的任何山都不同,它并不是表面盖了沙,而就是一大片连绵起伏的沙山,走到深处,除了知道出口和山脚外,和沙漠的体验并无二致——踩一脚、陷一脚,风沙随时可能遭遇。
上鸣沙山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沿着侧面铺设好的梯子一阶一阶爬上去,爬累了可以在旁边的沙地上打个滚、坐着休息一会;另一种是租山下的骆驼,骆驼会载着你到半山腰。坐在骆驼的驼峰之间,优哉游哉地行走在鸣沙山上,恍惚有一种西行漫游之感,当然你得戴好帽子和脖套,不然风沙进到身体就不美好了。驼铃叮当响,把头和脖子捂得严严实实的,那种形态也算是在沙山与天地间收获的别样风情。
沿着铺设好的梯子终于爬上鸣沙山山顶,可以俯瞰整个敦煌和山脚的月牙泉,它们在戈壁和荒漠的包围中,像是绿色的梦,给人以生机。鸣沙山脚下的月牙泉像是特意和鸣沙山形成对比,水草丰盈的沙漠绿洲,旁边还有亭台楼阁,让人瞬间回想起南方的山水风光。
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就是“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月牙泉水东深西浅,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的称号。月牙泉边长有茂密的芦苇,四周被流沙环抱,虽遇强风而泉不为沙所掩盖, “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相传泉内的七星草可医疑难杂症,故又有“药泉”之称。
因为经度关系,鸣沙山的日落时间很晚,但最好在日落前下山——山上可没有路灯。在月牙泉的阁楼上看黄昏是非常不错的体验。看完日落,沿着鸣沙山的山脚往入口走去,游人此时早已渐次散去,天地似乎皆我所有,虽然有些寂寞,但新鲜奇妙。
敦煌的美,美在人文,也美在戈壁沙漠,美在独特的沙漠绿洲。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虽然荒凉,但这荒凉不恰是它独特的美?
发表评论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