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树大瀑布的成因

谈到黄果树大瀑布的成因,要上溯至二亿多年前的中三叠纪,那时黄果树一带沉积了一套巨厚的碳酸盐岩。黄果树瀑布便发育在一套“中三叠世中统关岭二段中厚层夹少量薄层状云灰岩”中,位置在翁寨小背斜东翼。黄果树瀑布形成时期的白水河,是一条发育于距今10万—50万年之间,第四纪中、晚更新世时期由“宽谷期”向“峡谷期”演化中的地上河流,后因“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地壳多次间歇抬升,引起河流侵蚀基准面下降,导致河流的侵蚀、溶蚀等下切作用加强,在该处形成“裂点”(即河床因地壳抬生、侵蚀基准面下降及构造、岩性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较大转折处),这个裂点处的裂隙、溶洞、暗河非常发育。白水河先是形成了一个喀斯特侵蚀裂点型的落水洞型瀑布,后来随着河流侵蚀、溶蚀、侧蚀作用在地壳间歇抬升及晚更新世后期温湿气候中,水动力逐渐加大等因素影响下,落水洞的洞顶逐步坍塌,黄果树大瀑布磅礴雄浑的风姿终于展露于世。它稳定在现今的位置上,至少已经有5万年了。
黄果树大瀑布从远古走来,以她美丽无穷的神韵让亿万观众为之倾倒。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变幻莫测,时而雷霆万钧,声震天外,向世界展示着其势不可挡的伟力;时而涓涓细流,温柔恬静,如泣如诉地讲述着她远古以来不同凡响的历程。每当洪水季节,巨瀑击潭,飞沫反涌,腾空升起数百米高的水雾,在黄果树街上洒下“润物细无声”的甘霖,构成黄果树一景,名为“银雨洒金街”;朗朗晴日里,每值上、下午艳阳偏斜,瀑水喷珠溅玉,折射阳光,如丹青妙手绘出七彩辉耀的红霓,有时还会出现“双虹耀日”景象。如在水帘洞内观赏,观者移步,彩虹跟着移动,并不断变换着色彩、形状和位置,古人称此奇观为“雪映川霞”并刻石铭记。今人把犀牛潭称做“孵彩虹的窝”、“彩虹的摇篮”。
关于黄果树大瀑布下的犀牛潭,民间一直流传着许多神秘、美丽的传说:相传黄果树这地方,原先漫山遍野都四黄果树。有一年,有一对老夫妇种的100棵黄果树只有一棵树结了一个硕大无比的黄果,其余的黄果树虽也枝繁叶茂,却一个黄果也没结。正当老夫妇一愁莫展之际,来了一个过路的游方道士,竟表示愿出千金买下这个大得出奇的黄果,并且付了定金,反复叮嘱:定要再过百日才可以将黄果从树上摘下,便动身取银钱去了。又惊又喜的老夫妇提心吊胆地日夜守护着这个大黄果,苦苦盼着道人归来。99天过去了,这最后的一天让他们感到格外紧张难熬,一只突然飞来的老鹰差点叼走了大黄果,为防止在最后时刻发生意外,老夫妇索性在离100天仅差几个时辰时,将黄果摘了下来,自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谁知天亮醒来,带着千金返回的道士只是连声叹息,责怪他们不听嘱咐提前摘果,并顺手将黄果抛进了犀牛潭。只见黄果在犀牛潭水面上急速旋转,越变越大,像一个无比巨大的魔球,上接凌空飞跌之巨瀑,下吸深不可测之潭水。很快将汹涌的瀑布和深邃的潭水吸光,但见瀑水断流,深潭见底,潭底露出了数不尽的金银财宝,一时金光普照,高峡生辉,正当众人惊骇无措之时,黄果变成的大魔球一声巨响,轰然爆裂,一刹时,飞瀑依旧,潭水漫溢,万千宝贝复又隐入水下。道士告诉老夫妇:如果不是他们性急,黄果在树上挂满百日整,就能有无限功力,吸干瀑水潭水,便可取出所有宝贝。怎奈尚差几个时辰,终与财宝无缘。老夫妇一时后悔不已。之后,他们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寻常日子。
犀牛潭的得名据《镇宁县志》载:“昔曾有犀牛出水中登岸故名犀牛潭。”《安顺府志》、《永宁州志》载:“相传国初时,潭上有五色云起,芝草生,神犀出游。”孙可望在《望水亭记》一文中更是言之凿凿地描述了他亲眼看见犀牛潭中神犀戏水弄潮的情景,讲得活灵活现。往后关于犀牛潭中有“解饷官”在危急关头抛进几十万饷银及吴三桂败退时将银匣丢进潭中的传说更是版本众多。既有那么多金银财宝在水底下,当然就“人多垂涎之”,于是“寻宝”、“探宝”之说不绝于耳。《镇宁县志》载:“某年有善泅者没水以求,见一犀熟睡潭底,绕皆珠宝”。他捡最好的想要带走,后被犀牛醒来发现,犀牛与寻宝人搏斗,寻宝人斗不过犀牛,只得将到手的宝物又掷回潭中,犀牛这才隐去。据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年天干枯水,镇宁县某部门曾与安顺某专业潜水队商议过派潜水员下犀牛潭探寻宝物,验证历史传说的计划,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实施。深达17米,可以装下四层楼房的犀牛潭中到底有无神怪巨犀或金珠宝贝?可能永远是个难解的历史与自然之谜了!人们倒希望这个充满神话色彩的美丽传说成为一种永久的悬念。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