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你想给上帝写封信,哪里有通往天国的邮局?
答案就是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全世界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共同向往的圣城,被公认为“离上帝最近的地方”。对于犹太教来说,这里是耶和华赐给他们祝福的土地;对基督徒来说,这里是主耶稣传道,受难和复活的地方;对伊斯兰教来说,这是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地方。
走进这座圣城,最著名的莫过于橄榄山了,它是俯瞰耶路撒冷老城区的最佳观景台,因当年种满橄榄树而得名。
站在橄榄山,将耶路撒冷老城的全景一览无余。
老城区最醒目的是圆形金顶的萨赫莱清真寺(Sakhrah Mosque),“Sakhrah”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岩石”,所以也称其为岩石圆顶清真寺。它一直是伊斯兰教最神圣的中心,也是耶路撒冷独一无二的标志。
每当这种时候,都要拿出我的长焦利器佳能DC SX60,它的智能光学防抖镜头和65倍光学变焦,总能将远处的风景轻松收入眼底。
远眺阿喀萨清真寺(EI-Akjsa Mosque)。耶路撒冷老城是如此的干净洁白,每一栋房屋都是由锡安山上的石头盖成,每当阳光穿破厚厚的云层洒下光来,整座城市就像镀上了一层暖金,闪烁着千年的光芒。
成千上万名犹太人的墓地,据说死者的复活最先从这里开始。看起来如此宁静,就像不曾受过伤一样。
穿过耶路撒冷迷宫般的古城街区,眼前一个广场豁然开朗,这便是哭墙了。曾经听去过的朋友说起哭墙,差不多都是男的这边比女的更有看点,而女生又无法进入,可身临其境才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
哭墙(Wailing Wall)又称西墙,是耶路撒冷旧城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高约20米,长50米左右。广场中央一道长长的栅栏将它分隔成男女祷告区,进入广场时戒备森严,游客却可以自由的进入。
祈祷时男女有别进入广场墙前,男士必须戴上传统的帽子,因为犹太人相信它的上方就是上帝,而脑袋直接对着上帝是不敬的。如果没有帽子,入口处亦备有纸帽供应。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而宗教迫害、二战中遭到大规模的屠杀、生活的艰辛……这些理由都足以让西墙的哭声从早到晚,啜泣不止。
女性在哭墙是可以不用包头巾的,她们有的额头抵着哭墙,手捧经书默默祷告,也有的会时而亲吻墙面。祷告结束后,她们一步一步倒退出祷告区,表示敬畏。
其实世界各地写给上帝的信件,一直源源不断的投递到这里,如果说耶路撒冷是天国的邮局,那么哭墙就是天国的阶梯。人们将写满心愿和祈祷的小纸条层层叠叠塞入墙壁内的石缝里,似乎这样上帝就可以看得到了。
当然,这样的画面我是绝对不好意思上前拍照打扰的,即使是平时拍人也会尽量征求对方同意,何况在这里连走近都怕自己影响到她们的祷告。好在我的长焦DCSX60又派上用场了,小巧轻便的机身不像大大的单反长枪短炮举起来那么扎眼,而长焦端又可以将远处石墙缝隙里的小纸条拍的清清楚楚。
许多人手抚墙面向神祷告,有的大声朗诵,有的则默默祈祷。他们常常手捧《圣经》,一边祈祷,一边点头(犹太教规,凡是念到圣人名字的时候必须点头),有的人则搬把椅子面对哭墙,一整天都沉浸在与上帝的对话中。但这可不是普通的一堵墙,它是犹太人心里永远的痛。历经千年的风雨和朝圣者的抚触,哭墙的石头也泛着光。
也许你要问我是如何拍到男性哭墙的一面,其实游客都会在栏杆的地方架起相机拍对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与严肃。当对面的小伙子看到我的镜头时,赶紧将SX60拉到长焦端,拍下了这个哭墙里的迷人微笑。
而远处的另一帮人得知我们是中国人时,还专门跑过来交谈,称自己去过上海,和中国人民是好朋友。恩,这个感恩的民族,一直没有忘记在希特勒执政德国后,最艰难的时期上海曾敞开自己的大门接纳了7万的犹太人。
我喜欢和平年代的哭墙,因为这里不再只有哭,还有了微笑。
缅甸美食概述(2019-12-04)
缅甸美食概述(2019-12-04)
缅甸孟族的古都-- 勃固(2019-12-04)
缅甸孟族的古都-- 勃固(2019-12-04)
缅甸旅游 仰光(2019-12-04)
缅甸旅游 仰光(2019-12-04)
西沙群岛简介:(2019-11-26)
发表评论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