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
三月的乌镇,是春色最美的时候。
作为江南婉约的水眸,三月的乌镇,处处是春的丽影与踪迹。在一阵朦胧如飞花的烟雨后,春天的种子便齐刷刷在乌镇的每一个角落里发芽吐蕊。沧桑的拱廊石桥上,雕刻着精美图案的青石街上,墨色的瓦顶上,木质的戏台上,春的气息所到之处,都是郁郁葱葱的青苔。虽然,这些桥,这些路,每日承载了络绎不绝的游人的脚印,但是,或者一夜雨,或者一缕风,那些绿色又蓬勃盎然,仿佛是春天的情书,施展着无尽的爱与情意。
除了青苔,绿意扑面的还有垂柳。移步下桥,沿着河水沉静的河岸在走,杨柳垂岸,嫩绿的柳浪逶迤。垂若纱幕的杨柳,是乌镇青丝,借着春的柔情蜜意,在春风里疯长。河岸下的水,也染了春的颜色,碧绿如翠,剔透晶莹。绿柳与石栏倒影水中,水柳交融,宁静而清秀,仿若一丝柔软的浪漫漫过心境。
三月的乌镇,兼具了江南春色的风韵与灵秀。乌镇的春色里,风物最好的是民居,是石桥,是水,是乌篷船,是酒旗。且静下心来,以观赏一幅画的角度去阅读乌镇。粉墙瓦黛、青檐灰瓦的江南人家依水而建,错落有致,翘角的屋檐左右相牵、层叠翘飞,岸边的回廊曲曲弯弯。无风的时候,人家在水中的倒影是一幅精美的二维画面;风起的时候,或者有乌篷船摇过的时候,水中的倒影摇曳多姿。
如画的,还有古色古香的枕河人家,那些南朝的酒旗,穿亭绕榭的藤萝与歌女,塘中的出水芙蓉,高大的牌坊,都好像是飘落在吴越地域上的一幅浓抹淡彩的水墨画。静守时光岁月,任红尘悲欢的飞溅。
三月的乌镇,还是一个诗意流淌的小镇。刘若英、黄磊的《似水年华》的演绎使乌镇成了多人心向往之的地方。且找一处人家住下,在小桥流水中漫步,抚摸粉墙黛瓦岁月的文脉,听摇摇晃晃的乌篷船讲述三毛的故事,在古老的石拱桥上看每一个晨昏日落。一座老宅就是一个春风里的故事,一个窗口就是一个画苑。
遇着烟雨天更好。三月的烟雨里,乌镇是最美不过。雨润,风轻,杏花纷落,清酒飘香。此刻,放下所有的行囊与心事,一个人也好,两个人一起也行,踩着古旧的石板路去和烟雨里的乌镇来一场约会吧。不必刻意,就那样漫无目的,踩着青石板的小路一路行走,看身边走过的小情侣,回忆自己逝去岁月里的那些陈年往事。走过桥,走过长廊,在长廊里的长椅里坐一坐。乌镇的朋友说,这里的长椅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美人靠。多么美丽多情的乌镇呀,连一方长椅的名字都这么意境幽美。
“来过,便不曾离开”,这是《似水年华》里的一句话,也是对乌镇最高贵的褒奖。有朋友说,当春色染醉乌镇的时候,心里必为乌镇留了一方空间,人生的绣布上必为乌镇留了一丝绣线。我想也是,这么美丽的地方,怎么让人忍心辜负呢?
发表评论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