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园”韵(江苏)

  • 2016-09-06
  • 阅读951
  • 评论0
  去过苏州多次,但觉得这次最爽:似乎姑苏的“园”最适合过年大团圆之际游玩。
  
  10年之前跟在“大部队”后面,那会儿好像还没有达到现在的开发程度。我只记得每逛一个园,只会跟着别人的鼻腔出气:“美”,自己就像没有思维能力的木桩。除此之外,再也没有留下任何细节。此后还路过两次,但都不是去玩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所以也没有什么印象。
  
  这次,虽然是比较寒冷的新春正月,但空气的质量却特别特别的好,让我在时隔多年之后,终于又在苏州见到了人间难得几回见的诗意景致:温柔的水、盘踞的路、雅逸的园、精巧的阁以及细腻的评弹、软丽的方言等等。冲着“江南归来不看园,姑苏归来不看江南”的“旅游流行语”,我自然把玩的重点放在“游园”上。
  
  在苏州,哪怕一不小心“误闯”进一座园林,你都会惊异于设计者的鬼斧神工,山石水榭无不寄托着居者优雅的情思、体现着中国式的人与自然间的心灵沟通。漫步于姑苏任何一座“园”里,看到的几乎都是隐含在那一瓦一石一木一窗中人的情怀,都令人自然而然地去想象那时人们努力营造的甜美生活。当我独自坐在网师园的游廊上,看微风吹过彩霞池对面的竹外一杆轩时,我仿佛闻到了江南17世纪的书香,听见檀板轻敲,又一场诗会就要开始……
  
  “苏州美,美在园林”,而拙政园又是被称为苏州四大古名园之首,它不仅包含了中国园林的古朴典雅、庄严秀丽的风貌,而且还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成为江南特色园林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走进拙政园,只见水影山色,山径水廊起伏曲折,波光潋滟的水面环绕着香洲、雪香云蔚亭、浮翠阁和参天古木,园中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据了解,拙政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私屋,元朝立为大宏寺。明嘉闰初年御史王献呈辞官归乡,买下寺产,改建此园,并借用晋代潘岳的《闲居赋》中:“是亦拙者之为政也”的语意,用了“拙政”二字为园名,沿用至今。拙政园以水为主,水面积约占五分之三,园内三十一景多临水,有移步换景之妙,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古典园林的特色。全园面积约28亩。中部正中为水塘、山石、树木,建筑疏朗自然。重建的冬雪堂、芙蓉榭、天泉亭、放眼亭、林香馆等景观,重廊复阁、景物空阔。西部主要建筑有鸳鸯厅,是由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花馆合成……拙政园也是姑苏诸园林景致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拙政园的整体布局采以分割空间、利用自然、因地设景、对比借景的手法,吸收传统的绘画艺术,倾注了当时的画家、设计者和建设者的智慧和心血。宛如一幅全景式的立体画卷,令人叹为观止。
  
  拙政园飘逸出来的是浓厚的文化氛围,她是一座融历史、文物、建筑、民族、绘画等多方面内容构成的综合体,也是我国古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拙政”之名虽然寄寓着退隐贬谪后放情山水、悠然自得的态度,但也彰显了姑苏人旷远的生活情致。也许“有情有景有景有情情思万缕,如诗如画如画如诗诗留千载”这一珍贵的题联,该是拙政园乃至姑苏所有园林鲜活的写照和神韵吧。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