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体现说明的一点是诸葛三兄弟中,诸葛瑾、诸葛亮是亲兄弟,诸葛诞是两人的同族兄弟。当时人认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龙虎狗有着怎么的命运与人生结局呢?
1.诸葛瑾
字子瑜,174年出生。诸葛瑾在早年间曾游学洛阳,后来天下大乱,率家人避居江东。后来孙权的姐婿弘咨遇到诸葛瑾,对其才华非常欣赏,就向孙权推荐,与鲁肃等一起担任宾待,后又成为孙权长史、中司马等职。215年,孙权遣诸葛瑾出使刘备,与诸葛亮在公馆见面,未尝谈及私事,最后双方重新划分边界。
诸葛瑾人如其名,为人非常谨慎,他同孙权谈话时,从不急迫直言,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倾向,点到为止;如有与孙权心意不合时,他便放弃正在进行的内容而转向其他的话题,渐渐地再借其他事情从头开始,以对同类事情的看法求得孙权的赞同。
219年,诸葛瑾跟从吕蒙讨伐关羽,因功被封为宣城侯、绥南将军、南郡太守,代替吕蒙驻守公安。221年,刘备亲率大军伐吴,诸葛瑾曾给刘备写信劝和,但被刘备断然拒绝。当时有人对孙权说诸葛瑾私下派人与刘备联络。孙权说道:“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229年,孙权称帝,封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诸葛瑾虽然被封为武官,但其军事才能与其弟诸葛亮不可同日而语,几次出兵作战,均无建树。241年,诸葛瑾病死,时年68岁。
诸葛瑾有三子,长子诸葛恪,次子诸葛乔,三子诸葛融。252年,孙权死后,诸葛恪曾执掌东吴军国大权。253年,诸葛恪被宗室孙峻所杀,被诛灭三族。留在蜀国的诸葛乔一脉认祖归宗,延续诸葛瑾的香火。
2.诸葛亮
字孔明,181年出生。关于诸葛亮的人生经历,不再过详细介绍,主要说下诸葛亮鲜为人知的一面。诸葛亮除了是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他在书法、绘画、音乐上的成就同样不低。
诸葛亮“善画,亦喜作草字,虽不以书称,世得其遗迹,必珍玩之”,宋徽宗就曾收藏诸葛亮的草书《远涉帖》。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蔡邕、张衡、曹髦、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诸葛亮之流是也。”;在音乐方面,诸葛亮制作七弦琴、石琴,还写有一部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阿房宫北起今西安市三桥镇西北之新军寨、后围寨,南至王寺村——和平村北缘一线,纵长五公里;东以皂河为界,西迄长安县小苏村—纪阳村,横宽3公里,占地约十五平方公里。
阿房宫遗址遗址坐落在龙首原往西南延伸的台地上,海拔高度394.2—401.4米。建筑遗址密集区,主要分布在三桥镇以南。在这一区间内,至今保留的地面夯土基址还有20余处,其中以阿房宫前殿遗址为最大,又以阿房村和纪阳寨两地的台基最为稠密。建筑用的筒瓦、板瓦、瓦当、铺地砖、圆形和五角形陶质水道、漏斗、原石柱础等遗物随处可见。
阿房“阿房”,即“阿城”。位于阿房宫前殿夯土台基之上,是前殿及其附属建筑的外垣,先于前殿而施工。当阿房前殿的台基夯筑起来之后,首先就在北边和东西两边缘之上筑起围墙。随后,宽厚结实的北垣就成了建“阿房”的基础。在今阿房宫前殿遗址西端,有村庄名曰“大古城”、“小古城”。其所处位置,表明“阿城”在“前殿”之外、“阿房宫”之内。
阿房阿城之所以“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同施工技巧和政治形势有关。从工程学而言,合理安排、提高时效是一条重要的原则。筑“阿城”本为设计的内容之一,先三面围墙,既是“阿房”的前一道工序,也便于现场的管理。“南面无墙”,在于留出人员、材料等进出的通道。当“阿房前殿”建起、门阙完工,再筑南墙闭合。可惜秦末乱世,形格势禁,阿房宫工程被迫废弃,自然没有南墙。20世纪50年代,当地农民在殿址北部取土,曾挖出云纹瓦当、板瓦、残砖、石柱础及陶水管道等建筑遗物。考古工作者也多次踏查,看到同样的情况,说明前殿基址上的北部原来有建筑物存在。考古队在台基的东、北、西三面边缘上钻探,发现了墙垣遗迹,证实了“阿城”的历史存在。
前殿
现存一座巨大的长方形夯土台基,西起西安市长安区纪阳乡古城村,东至巨家庄,经探测实际长度为1320米,宽420米,最高处高约7—9米,是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夯土建筑台基[15] 。阿房宫前殿相当于三分二的故宫总面积,199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阿房宫进行了调查和认可,将其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 ,认为阿房宫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奇迹 ”。
阿房宫前殿遗址作为一项巨型的系统工程,在施工程序上是把“阿房宫前殿”列入先期工程而首先展开。尽管“前殿”不等于阿房宫,却是“阿房宫”的主要组成部分,属于朝宫的重心所在。这种先建宫后筑城的作法,似乎是个传统。如秦孝公“筑冀阙,徙都之”,汉长安城也是先建宫后筑城的。[5] 前殿东起赵家堡,西至大古城和小古城的,利用龙首塬向西南延伸的余脉再经夯筑而成。借助地势,隆起土台,当地人成为“郿坞岭”。最新的钻探资料显示,前殿遗址现存地面之上的夯土台基东西长1119米、南北宽400米。通过钻探和试掘知,原址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面积达541020平方米。从秦代地面算起,现存夯土台基最大高度在12米之上。其土质纯净密实,夯层清晰而整齐,层厚7—8厘米,足以看出为承托大殿而具有很大的荷载能力。
上林苑
2006年03月12日,考古工作者在对陕西阿房宫前殿遗址西面至沣河东岸的大面积调查、勘探基础上,发掘了上林苑1、2号建筑遗址,取得了重要收获。
上林苑二号遗址远景上林苑1号建筑遗址,位于阿房宫前殿遗址西1150米处,该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遗址南部为宫殿区,其夯土台基已毁坏,现存东西最大长度250米、南北最大宽度45米,面积为11250平方米;北部为园林区,因毁坏严重,其范围已无法确定。考古工作者在对遗址南部宫殿区的西部边缘进行了发掘,出土遗物以砖、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材料为主。遗址建筑倒塌堆积层内建筑材料中板瓦、筒瓦、瓦当都有被大火烧过的痕迹,此外还有大量被火烧毁的墙皮残块出土,这些现象都说明该建筑遗址曾经遭遇过很大的火灾。上林苑2号建筑遗址与1号建筑遗址相距仅500米,位于阿房宫前殿遗址西南1200米,是传说中的“阿房宫烽火台”遗址。该建筑分为两部分,上部为建筑,下部为夯土台基。遗址毁坏严重,遗存的出土表明该建筑应为高台多层建筑。
上林苑四号遗址现存的夯土台上林苑遗址还发掘面积440平方米,一条20米长蜿蜒壮观的汉代地下排水管道。离汉代地下排水管道东边几米远,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处战国秦时期墙基遗址。墙基遗址南北长近40米,宽约3.5米,高1.5米。考古人员在厚大的墙基西侧发现,墙里面还穿过一条排水管道。墙基遗址东边约百米远一个高大的夯土台基,正是上林苑一号遗址——纪阳寨遗址所在地。
宫殿群阿房宫前殿遗址东500米处,有一座高大的土台,周长约310米,高约20米,当地人称其为“始皇上天台”,是阿房宫遗址内最显著的建筑遗迹之一。2006年12月18日,经过对阿房宫前殿遗址东侧30多平方公里近一年的考古调查、勘探与部分发掘,考古学家发现,传说的秦始皇上天台遗址实际上是战国秦时期营建的上林苑中的一处宫殿建筑群。
上天台遗址考古人员对高台建筑南面坡进行了解剖式发掘,以其为核心,东面、西面、北面均发现附属建筑,地下则发现了多处由陶水管道铺就的排水设施。高台建筑的南面没有建筑遗迹,但考古工作者在地下约1米处发现有沙层分布,据此推断:该处应是古代河道或湖泊,很可能是古人登高临水的园林景观。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阿房宫考古队队长李毓芳认为,上天台遗址的核心是一座高台宫殿建筑,下为夯土台基,上为宫殿建筑,应是一座可分为底、中、顶三部的高台宫殿建筑。这与秦都咸阳宫一号宫殿建筑遗址的形制基本相同,是较典型的战国高台宫殿建筑。从考古学角度看,这处遗址是秦国在上林苑建造的一处以高台建筑为核心的宫殿群。
四川非遗传承人走进高校(2016-04-13)
四川非遗传承人走进高校(2016-04-13)
传承非遗助推脱贫 四川启动残疾人蜀绣艺术人才培养(2016-04-13)
山西代县民间传统手艺年创产值5亿多元(2016-03-30)
2016年三大必游黄金线路(2016-03-25)
武汉6位老人结伴自驾游美国 不会英文靠导航领路(2016-03-25)
江苏常州文物修复师上央视走红 曾是博物馆保安(2016-03-24)
发表评论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