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郊生态功能健全的自然保护区樱桃沟

  • 2015-07-30
  • 阅读662
  • 评论0

  樱桃沟

  樱桃沟位于卧佛寺西北,也叫植物园樱桃沟,是两山所夹的溪涧,明代于山涧两旁遍植樱桃树,因而得名;如今樱桃树已不复当年盛况,地名却流传下来。

  樱桃沟除了樱桃之外,还有杏桃、迎春、海棠、牡丹、芍药等花卉,依时节次第开放,只见山花烂漫,溪水淙淙,宛若世外桃源。在山林溪涧旁,还分布了鹿岩精舍、石桧书巢、五华寺遗址、元宝石、退翁亭等胜景,据传曹雪芹晚年落魄京城时,常来此地盘桓,其巨著《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即受元宝石的启发。樱桃沟泉水清澈甘甜,不逊杭州虎跑泉,沟内清泉茶社设有茶座,游客多会驻足品尝一下甘美的樱桃泉。

  概况

  位于海淀区寿安山麓,与香山毗邻。卧佛寺因寺内的卧佛造像得名,距今已有1300余年。卧佛寺西北行约500米左右即为樱桃沟。这是一条外广内狭的幽静峡谷,两侧是秀挺峻拔的山峦,一条蜿蜒的溪水清澈见底。

  北京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 以后历代有废有建,寺名也随朝代变易有所更改。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 牟尼涅磐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据元史记载:当时铸铜像冶铜50万斤,用工七千。铜佛身长5米作睡卧式,头西面南,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头。卧佛后面围坐着12圆觉菩萨,他们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构成一幅释迦牟尼涅磐于婆罗树下,向12弟子嘱咐后事的景象。殿的正面墙上挂一块"得大自在"的横匾。此外寺内还种有几株婆罗树,每逢春末夏初之际,白花盛开,花朵如同无数座洁白的小玉塔倒悬枝叶之间,别有情致。

  按中国佛教寺院的传统格局,卧佛寺自山门敝厅沿一条中轴线至最后卧佛殿共三进院落。所有建筑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紧凑严整。经过塑有哼哈二将的山门,进入第一进院落,即是天王殿,殿内正中供奉一尊弥勒佛坐像。位于天王殿后的第二进院落里供奉前世佛燃灯、今世佛释迦,后世佛弥勒,所以叫做三世佛殿。第三进院落的正殿是卧佛殿,殿中的铜卧佛长5米有余,神态安祥,极好地表现了释迦“大彻大悟、心安理得”的内心世界。 1957年卧佛寺定为北京市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

  白鹿岩--在樱桃沟西端。这里风景清静幽深。相传辽代有仙人骑白鹿来此定居,遂称他所住的岩洞为白鹿岩。樱桃沟门额上所书"鹿岩精舍",也因此传说而得名;

  半天云岭--位于樱桃沟畔山上,有石亭1座,构筑精致,亭内有联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因此泉水称水源头,山岭叫半天云,为沟内两处胜景。

  退翁亭--位于樱桃沟隆教寺偏西高处,此地景色秀美,环境清幽,旧时文人墨客常在此避暑或著书,亭为清初学者孙承泽(自号“退谷”)所建,在此著有《天府广记》一书。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