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宁武万年冰洞旅游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游罢石门悬棺,我们的下一站就是名闻遐迩的万年冰洞了。在去万年冰洞的路上,还有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景观。
这面悬崖上是一座悬空古刹,它叫北天寺,距地面有100多米,寺院由南向北一字排开,坐落在长达200米的崖洞中,大殿里面供奉释迦牟尼、玉皇大帝和真武大帝,是一座佛道合一的寺院。寺院原来还有山门、牌楼、龙王堂、钟鼓楼等建筑,但都在文革时候毁于一旦。
我们回头看,前面那座山峰酷似一尊庄严肃穆的大佛,我们叫做“汾源大佛”。大佛高约百米,坐西面东,佛头、佛身、佛座三部分比例适当,造型逼真,好像人工雕刻而成的一样,让我们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地质学的角来看,汾源大佛是一个典型的冰蚀柱石,是在冰川掘蚀、拔蚀和磨蚀作用以及后期的风化侵蚀作用下形成的。
这座陡峭的石灰岩石壁高约100多米,平均厚度30多米,因为悬崖内部有暗泉、暗井相连,所以山体中蓄积的水分不断滴落到暗井里,因此站在悬崖下就可以听到“嘀嘀嗒嗒”的声音,老百姓因此称为“滴水崖”。悬崖下面有大约300平方米的空地,空地上有大口井一眼,古代这里还建有一座小庙。
好!冰洞快要到了,因为进洞以后我们走的是狭窄的单行循环线,不便停留讲解,所以我利用行车时间把冰洞的情况介绍一下。万年冰洞位于宁武县麻地沟村西南3公里的石灰岩漏斗中,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已有300万年历史,是世界中纬度中山(海拔1000米-3500米为中山)地区最大的冰洞。俗话说“无山不空,山必有洞”,这些洞大多是石灰岩溶洞,万年冰洞其实也是一处石灰岩溶洞,只不过您在其它洞中看到的是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石花,而在冰洞中见到的却是冰钟乳、冰笋、冰柱、冰瀑、冰花,造物主在这里为自己打造了一个晶莹剔透的地下水晶宫,即使酷热难当的盛夏时节进入洞中,依然是一派冰雕玉砌的严冬景象,和洞外的炎炎烈日、绿树红花构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游客问:冰洞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呢?)冰洞的发现是许多人极为关心的问题。其实,早在清代修撰的《宁武府志》中已经对冰洞有了记载,只不过当时叫作“冰窖”。我们的老百姓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对冰洞的认识和利用,冰洞附近的麻地沟村历来缺水,到了冬天,老百姓便把周围的冰雪收集起来存到冰洞里,以便天旱时取出来化了当水用;也有的年轻后生在腰上拴了绳子,进洞砍冰,有时不小心把砍冰的斧子掉进洞里,很长时间才会听到落地的声音,当然也没有人敢下去把斧子找回来;古时没有冰柜,附近的猎户便把打下的猎物藏到冰洞里,想保存多久就保存多久,大热的夏天也不用担心发霉变质;解放前医学不发达,到了盛夏,附近的老百姓如果出现发烧、中暑的症状,便会派人到冰洞来取冰,一大块冰用棉被包好,走五、六十里山路都化不掉,不知救了多少老百姓的命。抗战时期,冰洞还一度成了日本鬼子的鬼门关,当时,日本鬼子在宁武建了一个四三木场,逼着当地人往外砍运木材,老百姓义愤填胸,经常趁鬼子不注意把他们推下冰洞,1995年宁武县旅游局开发冰洞时,还在洞里发现了两具已经冻僵了的鬼子尸体。
1995年10月,世界著名洞学专家陈诗才教授考察万年冰洞后惊叹不已,连说“没想到,没想到,我陈诗才几乎走遍了全国已发现的所有冰洞,但芦芽山万年冰洞无疑是其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处,堪称‘华夏第一冰洞’”。1998年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和景区规划专家郑孝燮受宁武县旅游局之邀对芦芽山景区进行考察定位时,将其定位为世界级旅游景点,称为“世界奇观、华夏一绝”。2001年,中科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刘家麒先生在参观完万年冰洞后感慨万千“我去过天寒地冻的南极和北极,但当我走进芦芽山的万年冰洞时还是忍不住大吃了一惊,这是举世罕见的伟大奇观,是可以和南北两极及珠穆朗玛峰相媲美的世界第四极。”尤其是在2004年,中科院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的专家组来到万年冰洞,对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考察论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公园古文专家、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院长赵逊教授在总结评论中说:“万年冰洞地处秦晋高原北部,是在人类活动频繁地区保存的最好、存冰最多的冰洞。将万年冰洞与极地及高寒地区的冰岩心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确定华北地区气候环境变化的规律,它对地球、大气、气候、水文、地质、地貌、生物、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和保护等方面,均有不可估量的信息沉积和浓缩剂在,为研究我国及全球第四纪气候环境变化提供新材料和新成果。”2005年,万年冰洞被正式列入国家地质公园。万年冰洞国家地质公园以万年冰洞为中心,总面积336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面积36平方公里。划分为五个园区,即:汾源万年冰洞景区、芦芽山冰川景区、天池冰蚀湖景区、宁化古城人文景区和宁武关人文景区。“是一个以第四纪冰川、万年冰洞以及为主,以地质构造、典型地质剖面、古生物化石、地质地貌和工程地质景区为辅,生态和人文相互辉映为特色,集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于一身的综合性地质公园。”
(游客问:我国及世界上还有其它冰洞吗?)就全世界来看,在中纬度中山地区,冰洞的存在是极少的,在我国境内仅发现了10个左右,其中作为旅游景点正式开发的只有河北张家口涞源县的冰洞、黑龙江五大连池的冰洞以及山西省宁武县的万年冰洞其四处,在国外,中纬度地区据了解也仅在斯洛文尼亚有一处名叫雪洞的冰洞,这些冰洞大部分到夏天的时候洞里面冰储量极少,而万年冰洞不仅规模最大,并储量最大,保存最为完好,还是是一座地下宝库和科学地宫:“冰洞中的冰,记录了近万年以来全球环境的变化,在大气、气候、水文、地质、地貌、生物、人类生存环境和保护等方面,均有不可估量的信息沉淀和浓缩记载。”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万年冰洞不仅是我国规模最大、冰储量最大、制冷机制最强、保存最完好、科研价值最高的冰洞,也是世界罕见的大冰洞,不愧“世界奇观”的美誉。
(进入冰洞)我们已经来到了汾源大峡谷尽头处的万年冰洞,接下来半个小时的参观,我们便将在-4℃—-6℃的冰天雪地中度过了。不过大家不必担心,景区想游客所想,免费为您准备了防寒的衣物和防水的雨鞋,在进洞以前我们都可以来一番全面武装。需要注意的是,洞内阶陡路滑,我们千万要注意安全,尤其要照顾好老人和小孩。还要提醒一点,万年冰洞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珍贵遗产,为了保护冰洞,请大家进洞后不要吸烟,也不要把冰块带出洞外。谢谢配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洞,去探索和领略这一世界奇观的风采吧!
大家一定要踩稳梯子、抓紧栏杆、带好小孩,千万不要翻越栏杆。已经感觉到袭人的寒气了吧!注意四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现在我们全副武装、扶着栏杆都感觉到寒气彻骨、举步维艰,当初开发时的难度可想而知。
前面是一条冰隧道,有4米多长,请大家注意,小心滑倒,小心碰头。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冰洞的第二层,右侧是一根直通洞顶高达10余米的冰柱,被称为“定洞神针”。
这是一面美伦美奂、晶莹剔透的大冰帘,叫“玉帘垂空”,玉帘的正面是一条大冰瀑。这里空间狭窄、不便停留,请大家继续往前走。
前面这段路黑暗狭窄、陡峻幽深,我们好像随着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名著《地心游记》中的情节进入了地球的深处。走过这段入地之路,我们便要下到万年冰洞的第三层了。
现在我们已经下到了距地面60米的冰洞第三层,但不是最底层,我们的脚下,冰洞还有几十米的深度“藏在深闺人未识”。按照一般的常识,每深入地下100米,气温上升0.4℃,而万年冰洞却一反常态,洞越深冰越厚,其间隐藏着多少秘密就只有土地爷知道了。
大家看,这里是冰洞的一处下水口,据某些专家说,冰洞的下层隐藏着地下冰河,调节着洞内的小气候。当地老百姓曾经作过试验:抓一把莜麦秸秆扔到洞中,想看看它们到底能从什么地方流出来,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以后,这些莜麦秸秆竟然从雷鸣寺的汾河源头流了出来。目前,专家的考察已经证实了这个实验的真实性,万年冰洞下确实存在地下暗河,而且潜通着汾源,如果按长度论,万年冰洞才应该是三晋母亲河汾河真正的源头活水。因此,万年冰洞不仅是一处伟大的自然奇观,也是一处意义非凡的文化圣地,堪称五千年三晋文明的孕化之洞、文明之源。
我们现在来到了冰瀑厅,大家请看!这便是万年冰洞最壮观的奇景——玉瀑凝流。这是一组世界罕见的地下冰瀑群,主瀑“飞流直下入洞府,疑似银河落九天”;副瀑流银淌玉、层叠环绕,整个瀑布群冰肌雪骨、纤尘不染,似乎是被孙悟空用定身法定在了一瞬之间,使人疑心进入了东海龙王的水晶宫殿,又像闯进了嫦娥仙子的广寒仙境。
请大家注意洞顶的积冰层,色泽各异、厚薄不一、象沉积岩一样层层叠叠。这些冰层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因为这是几百万年来一层层冰雪的冻结;是几百万年来大气、气候、物种的变迁以及人类的诞生和进化等大量信息的沉积,地球过去的秘密,全部隐藏在其中,而这一切又从未因人为破坏而修改过。冰中所含氧的同位素,记录了地球每年的气温;冰层中的灰尘层,显示了史前火山活动的情况;冰中的气泡,向人们揭示了数千年以前大气层的组成;而冰本身所含的水,又向人们提供了地球在不同时期自然界中的元素含量。
(返程路上游客问:冰洞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冰洞会不会化掉?)
终于重见天日了!不知通过游览,您对冰洞之谜是不是有了新的感悟?但大家更关心的也许是:这么伟大的奇观,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它会不会因为旅游的过度开发而逐渐走向消亡呢?
冰洞的存在之谜伤透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脑筋,至今仍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因为不论从纬度、海拔,还是地质、气候各个角度考虑,它都没有存在的理由和可能,是全国同类气候和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唯一一处冰洞。除此之外,万年冰洞最叫人摸不透的一点是:按一般规律,每深入地层一百米气温将上升0.4℃,而万年冰洞却反其道而行之,越到深处气温反而越冷,冰层反而越厚,专家说这可能是一种罕见的“负地热现象”。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仅仅一个冰洞已经够叫人感叹“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了,可谁又能想到,大自然竟然和人类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在万年冰洞一华里外的山坡上“搬”来了一座“千年火山”——一个黑不隆冬、吞烟吐雾的黑洞。同样是洞,这面的洞亿万年冰肌雪骨、寒气逼人;那面的洞却千百年热气蒸腾、烟熏火燎,一对冤家看似针锋相对,实则“冰火相容”,老百姓于是给这山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茅盾山”。
不过,令我们欣慰的是,2005年中科院地质研究所的专家进驻芦芽山,通过整整一年的调查研究,终于为我们揭开了万年冰洞的形成之谜。万年冰洞存在于一个规模较大的岩溶系统中,由上、中、下三个垂直交接的竖洞组成,其中入口处是上洞,是一个圆柱形开口朝天的落水洞,中洞就是我们所说的万年冰洞,下洞据说也有藏冰,但幽深莫测,至今尚未进行探测。冰洞中的冰体可能早在2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就存在过。到了近现代,由于万年冰洞地处于山谷中相对较低位置,所以洞外四周有面积近0.5平方公里的集水区,因此,夏季的雨水有相当一部分都通过洞口流入洞内。进入洞里面的水,虽然有不少通过洞穴和石灰岩中的裂隙流入地下,但也有一部分留在了洞里面,留在洞里的这些水到了冬天当然要结成冰。那么,这些冰为什么到了夏天也不会融化,而一直留存下来呢?地质专家告诉我们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纬度和海拔比较高。万年冰洞处于北纬38°57’,纬度比较高,洞口海拔2220米,海拔也比较高,相对较低的气温有利于冰洞中冰体的保存。
第二个原因是“冰室效应”。热力学研究表明,热能的传播主要有传导、辐射和对流三种方式。在古代没有冰箱的时候,我们北方的许多城市都要修冰窖,冬季把冰块放到窖里,到夏天也不会化调,其原理就是最大限度隔断热源对冰体的侵害。比如地窖要挖得越深越好,因为土地的热传导率低,冰窖的覆盖物也采用稻草泥土砖块等热传导小、防热辐射好的材料,而严密的封闭,又最大限度地防止了热对流。正因为通过各种手段阻隔了热的传播,人造冰窖就能在炎热的夏季使冰块保存下来。反观我们的万年冰洞,冰洞中的冰体最深距地表85m以上,四周全是热导率和热辐射很低的石灰岩,防止了热传导;洞口有茂密的森林和厚厚的草甸,防止了热辐射;上、下两洞比较狭小,使中洞中的冰得到了较好的封闭,降低了上洞和下洞之间的热对流。大自然的巧妙设计使得冰洞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与周边物质的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最终形成了举出罕见的万年冰洞奇观。
大家可能还有一个非常担心的问题,那就是冰洞会不会化掉?我要高兴地告诉大家,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专家们发现了冰洞有自我保护、自我修复的神奇功能。每年的夏、秋二季,冰洞都会因游人增多、雨水冲刷和地温升高融化掉一部分,而到了冬天,还会进一步被凛冽的寒风风化掉一部分,冰洞之所以万年不化,关键的秘密是在春天。每到春季,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洞外的积冰、积雪开始慢慢融化,融化掉的冰雪水通过石灰岩的裂隙流渗到冰洞之中,而这时的冰洞,仍然保持着很低的气温,流到洞中的冰雪水遇冷重新凝结,使得在夏、秋、冬三季损失的冰体得到了全面的补充。
不过,即使如此,冰洞仍然面临着极大的生存考验,因为,它千万年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森林的大面积砍伐使得水源涵养能力降低、地温不断升高,我们不禁要问:冰洞,你还能坚持多久?我们期待着景区出台更加有力的保护措施,期待着冰洞附近的森林植被能够尽快恢复,期待着这伟大的世界奇观能够留存万世!
好的!万年冰洞就参观到这里,谢谢大家!

5e4b_b.jpg?v=1429428058

忻州/太原到宁武芦芽山万年冰洞旅游导游服务 咨询:0350-3023768 400-6606-418 原文链接:http://www.nzsjf.com/article/52118.htm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