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除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还有以本民族宗教信仰和农事相结合的民族传统节日盛会,以祭山会最隆重。羌人一般以农历十月初一为年节,羌语称为“日美吉”,意为羌人逢九(吉),各地具体日期不一,仪式不一。年节的宴会又称“收成酒”,正值秋收完毕。这一天不出门,团聚家中蒸“瓦达”吃,它是荞面做的三叉形大蒸饺,馅子为肉颗豆腐。有的用面粉做成牛、羊、鸡、马等形状的祭品,祭祀祖先与天神。 三齐乡羌民十月初一在房顶“勒克西”前焚柏香敬神,全家吃好饮食。次日亲族邻里互请咂酒,高唱酒歌诉离别之情。维城、雅都两乡,羌族年节与庆丰收的活动一起举行。如果该寨当年无成年人死亡,就在墙上涂白色的字卐字格,表示庆祝人畜兴旺、庄稼丰收。全寨青壮年男子穿上花衣裳,彩色腰带上插一支两尺多长的油竹竿,里面插有三根野鸡翎子。老头也都穿上整洁的新衣参加庆祝。这支队伍载歌载舞,到每户祝贺。由老年人领唱,合唱喜庆歌,欢跳“莎朗”,畅饮咂酒。每逢年节杀猪敬神。小猪用棒打死,连毛在火上烧烤,毛烧光后剖猪献祭。太平乡牛尾巴,维城乡等羌民披挂生牛皮制的盔甲,欢跳“盔甲舞”祭祀,庆祝丰收。 羌民尊重耕牛,称牛为衣食父母。从前有的羌寨群众不吃耕牛的肉。农历十月初一,传说是牛神的生日,到牛王庙杀鸡还愿。同时,关牛在家,喂面馍和麦草,表示慰问。有的做日、月形的面馍,挂在牛角上,然后敞放牛群,任其悠闲自在。 春节羌族的习俗类似汉族。但是羌民在除夕夜晚互相串门欢饮,正月初一不出门、不动刀、不背水。正月初三上坟。初二、初四等日子拜年。在旧社会,有的羌民为了躲债,提前一两天吃团年饭。吃了团年饭,债主就暂时不得逼债,否则将激起公愤。 “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羌年的习俗根据地区不同,习俗也有所区别。在茂县,初一日,人们各自居家,除尘扫地、洗衣备宴,然后焚香祭祀天地诸神和家神,通报一年丰、灾、富、祸,感恩祈福,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人畜两旺,国宁民安。当夜的年宴又叫“吃收成酒”。家人齐聚中蒸“瓦达”(由荞面做的状似“山”字形的大蒸饺,其馅多为腊肉碎块、豆腐碎块和腌制的野菜),蒸好后,再分而食之。有的用麦面粉做成牛、羊、马、鸡和其它牲灵形状的祭品祭祀先祖和神灵,祭祀仪式结束,再将祭品“猎杀”后分食。次日,亲族邻里互请青稞咂酒和美食,笑谈亲情、世故,畅诉离别情怀。初三日晨,全寨壮年汉子穿上节日盛装,腰带上别着插有野鸡翎的竹棍,载歌载舞,结对挨家挨户拜年祝贺。之后开始杀猪敬神。人们先用木棍将牺牲打死,然后对牺牲进行烧烤,待毛烧尽,再剖后献祭,以祈求“寨和民安,永离灾难。”仪式毕,众人在老者的带领下,唱颂本民族古老历史歌谣,以训诫后人。整个活动是以风格独具的“萨朗”来收场的。 每过一个羌年,人们都会将一束青稞穗或麦穗挂于房梁上,寓意“年年丰庆,岁岁平安。”青稞穗或麦穗的杆不能挪做它用,必须把它藏在屋顶的隐秘处;珍藏着的青稞(麦穗)杆,除了用于点燃烽火、传递战争信息,余不可用,房子不垮、不拆,则草杆不能与世。 在茂县维城、雅都、曲谷等地,若一年中无青壮年人死亡,过羌年时,还要在家里的墙壁上涂上白色符号“+”,表示人畜两旺,五谷丰登。如有人死在异乡,同行的亲邻需用衣服把死者的头发和指甲带回家火葬。三龙乡、太平乡等地的羌民,在节日期间,还身穿铠甲,跳铠甲舞,以驱妖降邪,保来年丰收。在汶川、理县,羌年祭祀时,人们带着馍馍,刀头和咂酒赴会。会首则备一至三头黑色公羊、一至三只红色公鸡作牺牲,还备咂酒、粮食等。祭祀活动一般为半天一夜,午后开始,次日上午结束。 祭祀活动中,各村各寨村民全部参与,“释比”诵经完毕,在众人胸前各系一根羊毛线,表示得到天神保佑。然后“释比”跳神,并以最美好的言词赞会首与寨民,众人欢呼,跳锅庄,饮咂酒,活动达到高潮。 期间,亲朋好友互道祝贺,互相迎请。大家互请喝咂酒,唱酒歌,其歌舒缓、深长、悠长婉转。皆言吉祥、恭贺、酬谢及回忆祖先业绩等。间或以小锣、手铃、唢呐、羊皮鼓舞等伴奏。酒酣则歌舞,萨朗、皮鼓舞、跳盔甲,古朴而典雅。 “羌年”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对于每一个羌族儿女来说具有至高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表达了他们知恩感恩的情怀。“羌年”是一种岁时节令综合性的文化活动,是民间祭祀、歌舞、舞蹈、技巧表演、知识传授、服饰、饮食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再现,有利于增强本民族对自然环境保护和民族团结的意识。
更多相关博文
白龙潭(2019-11-02)
真武庙(2019-11-02)
焦作市净影风景区(2019-11-02)
陪嫁妆村(2019-11-02)
凤凰岭(2019-11-02)
云台天瀑(2019-11-01)
锦绣云台温泉山庄(2019-11-01)
发表评论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