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遥 双林寺。
双林寺离平遥古城不到十公里,也不用找什么车了,和客栈老板打个招呼,骑着他的大二八,挎着相机唱着歌吸着郊外的野霾悠然踏至。寺庙本身规模不大,外围一周夯土墙,上有箭垛,外观颇似一座小城堡,要不是路边大大的牌子写着双林寺,我还真不敢进来。进门,买票,10块钱,业界良心。整个寺院空荡荡的没几个人,更没什么声音,国内的寺院已难得让人有如此清净的感觉了,午后的阳光暖暖的斜照下来,一切都如此完美。
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始创于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北齐,到了宋代取佛陀“双林入灭”之说改名双林寺。双林寺曾建有“七重楼阁,高可望省”,香火极盛,可惜毁于火灾。经过历代重修后,如今的庙宇已全为明代和清代建筑了。
这里以彩塑的佛像闻名于世,佛教人物造型精准,神态逼真,相互之间互有呼应,给人虽庄重严肃但并不脱离生活的感觉。佛像既然是宗教作品,就必然受到宗教的限制,而工匠们也力图冲破这种束缚,把他们心中的美好注入到作品中。当然,工匠造像也必须有根据,一是工匠们世代相传的模板,二是其他寺庙现成的塑像,三是佛教经典中的描述,最后第四则是生活中的真人。而工匠们接触最多的就是生活中的人物,这些各类人群的形象都可能被工匠直接或间接的塑入作品之中。
如今这些彩塑佛像大都斑驳褪色,信徒香客似乎也随着那些艳丽的色彩一去不返,《金刚经》中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凡所有相,皆虚妄罢了。一身彩色颜料,骨子里的本质仍旧是泥胎一尊,千百年前的鼎盛香火,如今却无人知晓。即使如此,何必再去想这些事情呢。
▲双林寺不大,三进的院落,但该有的却一个不少。
▲一进山门,就能看到四尊有如京剧武生亮相的金刚塑像。 每尊高三米,门两旁各两尊。目光均投向中间的参观者,这些彩塑佛像都使用黑琉璃做瞳孔,眼神光亮,好似 真人一般。▲四尊金刚都有高高隆起的胸肌...似乎蕴含着巨大的力量。▲手持金刚杵,横眉立目。▲威严的意思是,即使没衣装,别人也怕你~▲穿过天王殿后世一间间佛殿,双林寺的两千多座彩塑就隐藏在一间间的灰瓦砖墙里。▲颜色算保护的还好的。▲佛像底座边缘,已无头。▲应有的样子。▲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人把钱扔到佛像里...拿钱砸佛,不怕天谴吗?▲已然损毁的头部,像僵尸。▲渡海观音,安详自若。▲修无可修。但韵律犹存。▲千手。
▲自在观音,左足耷在台下,右足翘在台上,右手还悠闲的架在膝盖上。“自在”的感觉显露无疑。▲双林寺最出名的一尊彩塑,也是我此行出发前唯一有所了解的一座塑像,韦驮像。 身披甲胄,昂首挺胸,国字脸英气逼人。
除了双眼用黑琉璃嵌成外,连甲胄上的兽头也是。
▲千佛殿有五百菩萨,共分六层,从地面直塑到屋顶。令人惊叹的是,这几千尊小菩萨,居然无一相同,各有各 的样貌、表情、衣着和职责。▲取材真实、抒发个性是明代彩塑的特点。双林寺彩塑中有一组十八罗汉群雕,在有限的特定空间内给罗汉群体 安排了生动的戏剧动作和真实的心态表情。 十八罗汉中有唯二的两位汉人罗汉,一曰降龙,一曰伏虎。像极了两位朋友。上图为降龙罗汉。
▲伏虎罗汉。▲北方干燥,要多吃水果。手都破皮了。
▲游人稀少。▲山门紧闭,要参观,走小门,门票10块。比平遥那动辄百八十要值得多。▲反正只要能烧香,只要能求愿,在小的庙也是一级行政单位。有求必应。
发表评论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