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塔寺由来

  • 2014-02-24
  • 阅读4061
  • 评论0

法门寺是因痉贮佛骨而修塔,因修塔而建寺,因名塔寺。佛指骨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骨头,亦称佛舍利。其痉贮中国,可能在佛教传人中国之时。首先我们谈谈佛教传人中国渊源。

公元前11世纪后期,在宝鸡周原兴起的周国,率领西方各部族跟从周武王由丰京(今西安市西南)打到了朝歌(今河南淇县),灭亡了奴隶制国家商朝,建立了周朝。周王朝为了以"神权"加强其统治,从殷朝接受过来巫教。巫教是从原始图腾崇拜和万物有灵论发展而来的。它崇奉的最高神是 "天帝",天帝以下有祖先的"灵魂"和"鬼神"。"天帝"是宇宙万物的主宰者,天的儿子就是国君, 他可以"生杀予地统治国内的臣民,说人的贫富贵贱都是天定的,命定的。这时印度也逐渐形成了种姓制度的国家,社会分成了四个基本种姓:一 是婆罗门--世袭的僧侣贵族,宗教上和政治上的 16 最高统治者;二是刹帝利一一武土贵族,政治上的 统治者;三是吠舍一一手工业主及商人,据有私财的普通平民;四是首陀罗(亦译为戎达罗),是最低层的种姓,为以上三个种姓所奴役。奴隶主统治者,除了君权统治外,同时也辅助神权统治,创立了一 种巫术教(也叫吠陀教),教的宗旨是说"梵天创世",主宰着种姓的贵贱高低等级。由于婆罗门种姓掌握教权,后来改称婆罗门教,在宗教上以至高无 上的神权来维护种姓制度和僧侣的统治地位。婆罗门教的法典(摩奴法典),严格规定了不同种姓之间 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职能,宣称种姓制度是神的安排。主神称梵天,梵天的口造成了婆罗门;梵天的手造成了刹帝利,梵天的腿造成了吠舍;梵天的脚造成了首陀罗,所以种姓及其社会地位是不可改变的。

公元前六世纪到五世纪的时候,即当中国春秋后期战国初期,社会矛盾复杂剧烈。由于"治人 者"对"治于人者"的残酷压迫剥削奴役,从而渐渐使一般臣民对统治阶级所依赖的巫教天道观开始动摇,产生了墨教思想。墨教虽也以"天"为其崇高神灵,它的教义总旨是"万民平"与"兼爱",正和巫教贫富贵贱皆由"天定""命定"的思想相反。这时道教思想也开始萌生,老子李耳的《道德经》已经成书。《庄子大宗师》把"道"说是"至神",视老子李耳为"至极"、"古之博大真人",也就是后来 17 道教所尊奉的"太上老君",或"原始道君"。教义 主张"心无其心"。于此同时9印度出生了宗教上一个著名人物叫释迎牟尼,他生于公元前565年,死 于公元前485年,活了八十岁。他姓乔答摩,名悉达多,为古代印度北部迎毗罗王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长子,母亲摩耶。他身为王子深居皇宫,少小时虽受婆罗门教义,年长后,对于种姓间等级制度十分不满,又感到人世间生老病死的苦恼。为了解脱皇宫生活的苦闷,他19岁的时候(一说29 岁)抛弃荣华富裕的贵族生活,遍访名师。婆罗门教中无人能说出他所不解的道理。在一无所获的情况下,进入荒野雪山修行六年。出山后,在迎耶山菩提树下得悟人生无常和缘起诸理,即在鹿野苑初转法轮,说苦、集、灭、道"四谛"及正见"八正 道"。以后四出,凡四十余年,年八十灭寂于拘尸那迎城跋陀河边婆罗双树间,弟子甚多,有大迦叶等十人,称佛门十哲。他们把释迎牟尼所讲的佛教思想,整理为经、律、论"三藏",它的总旨以无常和缘起教义反对婆罗门的梵天创世说,以人生平等思 想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人生无常要等来世,苦行无为"是空即是色","是色即是空"。他的宗教思想很快得到印度人的拥戴,随着传播范围的扩大,佛教也成了世界性的宗教。

时过150年左右,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18王(意译无忧王或天爱喜见王)在位(前268--前 232),以刀剑杀戮统一了全印度。有一佛教沙门和尚劝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遂生悔悟,皈信佛教,颁布敕令,名为"法敕",定佛教为国教。为了使佛光远大,佛法无边,即印度阿阁世王所藏之四升舍利(佛骨),又悉取他处所埋的舍利,制造八万四千个宝匣和八万四千个宝盖,用八万四千匹采,在国内外佛教所及之地造八万四千舍利塔,藏佛骨。关于佛教传人中国与阿育王寺在中国建立时间,说法纷坛:三代以前(中国历史传说时代)已 知佛教;西周时候佛教已经传人;春秋时候孔子已知佛教,中国已建阿育王寺;战国时代佛教已传来;秦始皇时有外国佛僧前来说佛;西汉佛教已在中国活动,汉武帝已知佛教,刘向已发现佛经等等。材料多引自《明佛论》、《广弘明集》、《山海经》、《列子》、《众圣点记》、《历代三宝记》、《列仙记》等,传闻的多,可靠的信史少,不足作证。不过佛教与中 国的接触应始于西汉,武帝通西域以后才有可能。那时大月氏(今阿姆河流域)安息(今亚州西部伊朗 高原东北部)已盛行佛教。史载霍去病还从匈奴那里带回长丈余"金人"(铜佛像),置于甘泉宫;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土秦景宪(景庐)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这是佛经传人中国的开始。东汉永平十年(67年)明帝刘庄从行动上表示愿意19佛教传来中国,派蔡 、王尊等12人赴天竺求经,带回佛经五部42章,同来的有天竺沙门摄摩腾、竺法兰,他们经丝绸之路到了洛阳,下榻于鸿胪寺 (白马寺修于此时),中国信仰佛教的人渐多,这应是佛教传人中国的开始。关于佛骨贮中国时间史 无记载,清顺治十年(1653)《重修法门寺钟楼记》碑文中有"从闻法门寺建自西(天竺)典(佛法)东(中国)来,藏牟尼舍利于浮图";的话语,可见佛教与佛骨是同时传来中国,佛经入了白马寺,佛骨 贮于美阳阿育王寺塔中。岐山西五里有一佛指沟当地世代流传有关地名来源有两则说法:一说唐皇帝迎佛骨于此;二说佛骨西来到此停留,阿育王塔寺修好后迎人寺内塔下安置。后则传闻合于情理,因长安在法门寺东,迎佛骨不应在法门寺西;佛骨西来到此停留,然后东去贮寺中是可能的,佛指沟 恰在丝绸之路关中道上。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佛教才传人中国,在中国也开始建筑塔 贮佛骨佛牙,法门寺舍利塔很可能建立于此时。现存法门寺有两面汉代铜镜,原藏法门寺塔中,还有地宫中挖掘出的汉代铜币,这些或可作为法门寺建于东汉时期的佐证。

关于法门塔寺建筑舍利塔事,《后魏志》载中国有五舍利塔,"秦国岐山得其一";唐大历十三年 (778),张或撰《无忧王寺真身宝塔铭》载:"或曰华夏之中有五,即扶风得其一也";《神州三宝能 20 录》载,"华夏有塔十一九所,岐阳圣迹复载其中";《广弘明集》载"…十七塔,第四即法门寺塔";《法苑珠林》载"…二十一塔,第五即法门寺塔"。这些 记载虽内容有异,不过,都肯定法门寺建有舍利佛骨塔,有塔是实。但所说阿育王"役使鬼神,一日而造八万四千?quot;,只是佛家传语。 塔是佛教规律性建筑形式,梵语"堵坡",又称浮屠和佛图,为供奉佛骨或葬贮僧尼尸骨之用,也作收存佛经或置佛像之处。法门寺塔是专藏佛骨之塔,也是供奉佛像和存放佛经的塔。相传法门寺塔为阿育主所修,以贮佛骨,所以称为"阿育王舍利塔"。

舍利塔从木到砖

法门寺塔分木塔、砖塔两个时期:木塔有1502 年的历史;砖塔有372年春秋。北宋仁宗时邵博著的《闻见后录》载,"(法门)寺有古塔四层。"它的全称应是"阿育王寺舍利木塔"。木塔建成后,三 百多年以后,中经十六国和南北朝混战时期,遭到 战火焚毁,加上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采纳崔浩奏言,禁佛教、毁佛经、佛像和塔寺,阿育王寺舍利塔遭到"断佛道经像毁场"的劫难,以致塔寺成为废墟,信徒们还不断来这里烧香敬佛,人称"圣家"。过了25 年,北魏孝文帝时期,改拓跋为元姓,名为元宏,史称元魏,复信佛教,元魏二年即延兴二年(472)吱州牧拓跋育修复了阿育王寺和舍利塔。隋开皇三年 (583)阿育王寺改名"成实道场",舍利塔随谓"成实道场合利塔"。 隋义宁二年(618)改"成实道场"为"法门寺",塔也名为"法门寺舍利塔"。是年法门寺曾遭火焚,塔基残露。到了唐贞观五年,(632),歧州刺史张德亮奏请唐太宗李世民修复法门寺时,在塔基上修筑望云殿以盖塔基。从后来唐代历次重修塔寺,并未提起复建木塔事推测,张德亮可能是把木塔修 复在塔基残露处,名曰望云殿,是以殿代塔,殿楼四层,高达天际以望云。塔可能为方形,现发掘唐塔地基也为方形,比明塔地基大得多。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迎佛骨于东都洛阳,供养三年后,于龙朔二年(662)送归法门寺地宫,并诏令和尚惠恭、意方等重修法门寺塔。张撰《无忧王寺真身塔铭》曾对重修的法门寺塔有描述:拔一柱以载天",可知阿育王寺亦名无忧王寺,塔名亦谓"无忧王寺 真身宝塔"。到了唐景龙四年(710),题舍利塔为"大圣真身宝塔",亦名"护国真身宝塔。"

五代后梁龙德二年(922)盘踞凤翔的原唐节度使吱王李茂贞(亦称秦王),曾多次修葺木塔,添置 塔心樘柱,以绿琉璃瓦覆盖塔顶,使木塔更加漂亮,逢夕阳朝霞时,金碧辉煌,雄姿昂然,焕焕乎立于歧山之阳。时人薛昌序撰《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 记》中说"穷华极丽,尽妙罄能"。宋、金、元时期宝塔建制无大变化,统称"真身宝塔。"

我国现存的济南市青龙山四门塔是隋大业七年 (611)所建:浙江宁波市阿育王寺塔,相传是西晋太康三年(282)所建;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为唐永微 三年(652)所建。周原上有塔三座,一是歧山城内 八角八层的太平寺塔,建于北宋元三年(1088),一是扶风城东南八面九层的峰塔,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另一座就是最古最高的法门寺塔 三塔比美,为周原添姿增色。法门寺塔原为四层木塔,如果确实建立于东汉永平十年(67年),它还要比辽清宁二年(1056)在山西应县建的五层木塔早 989年。这样看来,素有"关中塔庙始祖"的法门寺塔,也可成中国塔庙始祖"了。

明隆庆三年(1569)。凤翔府连续发生了两次地震,波及法门寺真身宝塔,木塔崩毁。根据1987年法门寺考古队在清理塔基时证实,明塔是在唐塔基上修建的。明塔东西直径约19米,南北直径约20 米,总面积为380平方米,略呈园形,正处在唐塔基中心点上,小于唐塔;唐塔基每边各长26米,面积为676平方米,周围有20个柱础(有一柱础可能 在明塔建筑时挖坏而失迹),排列成正方形,内部又有对角距离相等的四个承重柱础,明塔基即在这四个承重础的内线边沿处,法门寺唐碑有李世民于贞观五年(631)准奏在毁露的塔基上覆修望云殿的记 载,唐塔基又可上推至北魏时的塔基;碑载北魏时 看的阿育王寺塔亦系重修,可见法门寺塔的古久。唐塔到唐天复元年(901)李茂贞重修法门寺塔始添塔心棱柱,加固了木塔,使唐建木塔一直保持到明代后期。发掘资料证明,木塔定型于唐代,塔形四方可以和西安大、小雁塔比美,由于木塔底层周围有20个回廓柱,结构成正方形殿阁式,更比砖塔奇巧艳丽。

法门寺真身宝塔崩毁,引起了不少佛徒僧尼的惋惜悲叹。西蜀大州(即古大州驿,在今四川纳溪 县南)有一笃信佛教的居士,伤感得痛不欲生,誓愿为重建宝塔而残肤苦行化募。他用"百尺长"的铁锁链,穿锁在自己的肩筋骨上,为佛增光,不怕疼痛劳累,拖地行乞,到处募缘,他以许玄度(可能也是个虔诚的苦行居士)为榜样,为恢复真身宝 塔募化了不少资财。为此他在庆隆六年(1572)还 写了一首诗,又不具姓名,由此可见他的为佛而自我牺牲精神。这块诗碑至今还嵌镶在法门寺正殿内西墙壁上,使人读之,就会想起西蜀大州居士的悲 壮事迹。诗为七字句,但又少两字,读时拗口,不好标点,此诗抄录标点如下:

法门寺,成住坏,空中忽想痴僧债。

百尺铁锁挂肩筋,欲与如来增气概。

增气概,尔毋苦,好待当年许玄度。

木塔崩毁10年后,明万历七年(1579)有扶风佛徒杨禹臣、党万良等,募化钱财,倡导修复法门寺塔,经时30年,于明万历三十七年竣工,将四层木塔改建为13层砖塔。塔身高56米(一说47米),八面八棱,棱角为雕琢成的花砖砌拱。拱角悬铃,共有的个,在晚风晨光中口叮咚作响。最上层无洞门,地面第一层塔门朝南,门高1.26米,宽1.4米,门额刻石"真身宝塔",正东面额石刻"浮屠耀日",正西面额石刻"舍利飞霞",正北面额石刻"美阳重 镇"。其它东北、西北、西南 东南各面分嵌乾、坎、良、震、巽、离、坤、兑八封文以记方位。塔第二层到第八层均有斗拱、栏杆;九层以上为青砖拨檐。从二层起到第十二层每层各有佛龛8个,共计88龛,每龛供奉铜佛 l至3尊,共计104尊。佛像旁边放置经卷函匣,外罩铁网。塔顶为青铜铸造的刹顶,三片焊接成葫芦形状,高约2.45米,直径1.45 米,中间横铸"明万历三十七年造"八个楷字。白 昼耀日,金光灿灿;夜晚使周原上空多一颗金星。塔基边长27米,高1.8米,塔身、顶、基三项数字加 在一起法门寺塔通高为60.25米9仅次于西安大雁塔的通高(64.1米),比小雁塔的通高(43米)高出17.25米。法门寺塔巍峨壮观而宏丽,在关中西部手屈一指。

民国年间法门寺塔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重修。早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华北慈善会会长朱子桥和上海实业家李祖绅、李祖才兄弟联袂到扶风、办理扶风灾童教养院事,曾前往法门寺瞻礼真身宝塔,看到寺塔残破,萌生了重修寺塔意念?quot;七七事 变"抗日战争爆发,沦陷区难民大批涌来,朱子桥首倡以工代贩修塔,李祖绅、李祖才兄弟为功德主,捐资三万元,各方化募二万元。工程总监督为华北 慈善会会长崔献楼,设计施工为西京建设委员会张 博泉、龚明、赵梦瑜、朱靖宇、马学授等工程师。准备就绪后,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三月开工,历程一年零四个月,于 1940年7月竣工。此项工程除立有《重修法门寺真身宝塔碑记》与《功德碑》外,康寄遥还著有《重修扶风法门寺真身宝塔纪略》一书,并写《颂法门寺真身宝塔修成》诗一首赞颂之,此录诗句如下:

法门古刹, 宝塔巍然。

来源悠久, 二千余年。

真身佛光, 光普大干。

祥云瑞相, 感应空前。

国家重镇, 民众福田。

历朝供养, 详记史篇。

此次修理, 殊胜因缘。

朱李倡导, 各地宏传。

写经造像, 负责谁肩。

宰官士庶, 八部龙天。

稽首祝愿, 矢志诚虔。

护国息灾, 福寿增延。

砖塔是在木塔崩毁后修建的,重量千万倍于木塔,塔基下有舍利地宫,所以砖塔建成后45年,即清顺治十一年六月初九(1654.7.22)地震中法门寺塔身向西南歪斜,佛经佛像从佛龛中跌落。又经过了322年,法门寺塔在1976年8月阴雨连绵中,逢四川松潘大地震之震波所及,寺塔西南面第二层有砌砖粉碎跌落,塔身更向西南严重倾倒。为了挽救法门寺塔,宝鸡文化局准备维修,1981年春天周原考古队就在砖塔周围进行钻探。3月22日晚,塔的西南面第三层佛龛的斗拱砌砖掉落,随后西南面的 塔基下的石条裂缝,8月24日上午10时许,塔上先掉下一砖,稍停,塔西南少半边向西南垮塌。下午 7时许塔北面第八层佛龛顶部掉下三砖,接着西北角和铜塔刹顶同时相携坠落。9月6日将近四时,塔顶残存部分也行跌落,至此法门寺塔去头残身,半个塔面孤零零危立在残台破砖之上。岌岌可危。

从木身到砖身的法门寺塔,坏了重建,重建起又毁,经历了近两千年。原名为阿育王或无忧王寺舍利宝塔,又叫成实道场舍利宝塔、法门寺宝塔、大圣真身护国宝塔、重真寺真身宝塔、法云寺真身宝塔、皇帝佛国真身宝塔、祟正寺真身宝塔,名称多由封建王朝所取4目的都在借神权以维护其统治。时过五年,宝鸡文化局拨款、雇工将残存的半边塔面拆掉,拆掉后准备在1986年开工重建,法门寺塔,至此377岁的法门寺砖塔已经荡然不存。不过旧塔虽去,新塔亦来,现在已恢复重建原样的法门寺塔,又矗立于周原之上。